4月11日,合肥住建局一紙通知震動業內:資質延期動態核查全面升級,明確要求企業按規定配置建造師和技術負責人,特別提出——一年注冊兩次及以上的建造師將不再被視為有效人員,技術負責人則必須提供社保賬號和密碼,以驗證履歷與社保是否一致。這被不少人解讀為“嚴打掛靠”的信號,認為住建部門終于要動真格的了。
但僅過一周,4月18日,風向突變。合肥住建局發布新政策稱,資質延期可采用“告知承諾制”進行申報:企業只需承諾自身符合建造師和社保配置要求,便可順利延期,不再提交紙質或電子材料,僅承諾后續一年內接受動態抽查。這等于是先放企業一馬,允許其暫時“空轉”,后期再慢慢整改。
表面上看是政策前后不一致,實則是政策制定者的兩難權衡。在目前證書價格高企、企業盈利困難的現實下,強硬執行只會導致大批中小企業“退場”,不僅增加了失業壓力,也影響稅收與地方經濟穩定。尤其是這類中小企業往往承擔著大量就業崗位,若一刀切要求立即配齊證書,代價遠大于收效。
這一幕讓人不禁回想起2023年10月的“建筑資質集中延期潮”。當時由于資質批量到期,各專業一建證書價格飆漲,眾多企業叫苦不迭,最終逼得行業協會聯名向住建部施壓,要求降低建造師配置標準或延后延期時間,才勉強穩定局面。
從建造師的角度看,這是難得的紅利期。
一紙文件就可能帶動證書行情從10萬飆升至20萬。一建鐵路、礦業等專業甚至一證難求。這不是無本之木,而是市場供需博弈下的自然結果。大企業自有人才儲備,而大多數中小企業此前基本是“裸奔”狀態,如今一刀切要求補齊建造師,自然是激起市場對優質證書的爭搶。
技術負責人方面,不同省份的要求也各有差異,影響證書的區域價值和溢價水平:
1.江蘇:要求畢業滿8年、安全B證滿2年,上一單位注冊滿一年且相關專業一致。
2.廣東:相對寬松,只要求畢業滿10年,注冊半年即可,不強制B證。
3.四川:強調社保或注冊滿8年,且多數要求社保掛靠于施工單位,短期給價極高。
值得一提的是,新辦資質的技術負責人要求顯著高于延期:不僅要有兩個大型A/B級項目業績,還需四庫一平臺可查。相比之下,延期的要求寬松不少,這也讓“老證”更為吃香,經驗值直接體現在市場溢價上。
政策是在查“掛靠”,但不敢查得太狠。
一旦全面封堵掛靠途徑,勢必引發企業大面積退出。政策制定者顯然意識到,“水至清則無魚”,因此采用“寬進嚴出”策略——延期先放行,用“告知承諾制”穩住市場;再通過抽查機制篩選不合格企業,分階段清理空殼。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既保留住一定的市場活力,又為真正想生存的企業提供時間窗口去調整和完善。反過來看,對建造師而言,這種“后查”機制就是實打實的利好。因為只要企業要活下去,遲早要配齊人員,意味著建造師證書的需求始終存在。
未來,是一場供給側改革的大洗牌。
動態核查機制之下,那些沒有實質業務能力、沒有人才儲備、沒有技術支撐的“殼公司”,最終會被清理出局。這對真正有能力、有資源的企業是一種優化,對擁有注冊證書的人才也是價值回歸。
當然,短期內也可能出現企業“搶證”導致價格上漲,之后“緩沖期”價格再次回落的情況,但這不妨礙整個建筑人才市場逐步走向規范化和專業化。真正能在市場里活下來的建造師,不是靠“躺賺”,而是靠持續學習與資源積累。
眼下這行情,企業生存不易,工程人更不容易。但正如你所說,沒負債就戰勝了90%的人。大環境難以改變,個人能做的,就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多考幾個證,多一份保障,多一個選擇。行業正在經歷陣痛,但也是重新洗牌、重新出發的機會。
下一篇: 2025年安徽省一級建造師掛靠價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