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行業,證書行情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不管是職業發展的需要,還是兼職掛靠的收益,都涉及到行業發展、市場秩序以及法律規范等多個層面。然而,如今工程行業整體下行,證書市場也隨之發生變化。展望2025年,證書掛靠行情將會怎樣?有三件事原本應該在2024年完成,但卻拖延到了2025年,這些未決的行業變革,將直接影響未來證書的市場需求與價值。
?
1,證書掛靠的嚴查,從2024年8月至2025年2月,住建部與人社部聯合展開了掛證行為專項治理行動,各省份也相繼發布了一大批涉嫌掛證的名單。通過社保繳費、住房公積金繳存等方式進行信息比對,嚴厲打擊那些沒有真實任職、僅僅憑證書掛靠企業的現象。掛靠證書的行為長期以來一直是影響證書價格的關鍵因素,許多掛證者本職工作收入穩定,證書掛靠只是額外收入,往往抱著“多一點少一點無所謂”的態度,導致市場價格不斷走低,嚴重拉低了證書的價值。原本這次專項治理行動預計在2024年底結束,但至今仍未公布實質性的處理結果,各省份雖然發布了涉嫌掛證的名單,但尚未有具體的處理方案,仍在觀望狀態。因此,2025年初,市場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很多持證人員仍在忐忑不安地等待政策的最終落實。
?
2,企業資質延期的問題,這一過程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拖延。本應在2024年到期的企業資質,因多次調整,最終順延到了2025年6月。原本的資質延續申報窗口提前3個月開放,后來進一步調整為提前6個月,以便給企業提供更充足的申報時間。然而,針對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工信部三部委的資質延續要求,許多企業依然感到吃力,不僅需要提供業績證明,2025年1月7日更是增加了“社會保險繳費憑證”作為審核材料,包括社保繳費發票、銀行轉賬憑證、完稅證明等。但僅僅過了一周,該項材料要求就被刪除,顯示出政策上的搖擺不定。與此同時,江蘇省有十幾萬家企業資質仍然在延續申請中,所謂的“一延五”方案讓很多企業在春節期間都未能休息,甚至出現了“滿8滿2”放寬到“滿8滿1”仍然找不到合適技術負責人的情況。這反映出在當前低迷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資質的延續申請仍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
3,資質動態核查的推進同樣影響深遠。2023年9月份,國家下發了資質審批管理文件,但響應的省份寥寥無幾,最初僅有浙江、北京、山西、河南、廣西五個省區執行,到了2024年3月才新增了河北、上海兩地。新文件的下發,意味著原本由15個省份試點負責的審批權限,已于2023年9月15日正式統一由住建部實施,同時對企業申請一級資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注冊人數、項目業績等方面進行了嚴格把控。到了2024年11月,資質動態核查的力度進一步加強,規定聘用一年內變更注冊兩次及以上的職業資格人員的企業,將成為重點核查對象。新疆率先行動,在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組織下,對企業資質進行了動態核查,首批共涉及1338項企業資質,其中608項被判定為不合格,主要問題集中在注冊建造師配備不達標,包括注冊建造師總人數不齊全、社保繳納人數不符合要求、專業類別不足等。如果這一趨勢進一步擴大,未來江蘇、廣東、四川這些建筑強省如果嚴格開展資質動態核查,恐怕會有更多建筑公司因人員不足而被注銷。
?
總體來看,2025年的證書行情仍處于動蕩之中,證書掛靠嚴查持續進行,資質延期成為剛需,資質動態核查穩步推進。對于企業而言,仍然迫切需要合格的持證人才來滿足資質審核要求,因此市場對證書的需求依舊存在。但另一方面,法規的日益嚴格使得掛證行為逐漸隱蔽化,從前明目張膽的掛靠模式將逐漸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合規的“認證合一”趨勢,即持證者與實際崗位匹配,避免單純掛證行為。與此同時,市場上的證書數量不斷增加,而項目數量卻相對減少,進一步導致證書從過去的稀缺資源,逐步變成市場上較為普及的存在。未來,證書市場將迎來更加規范化的時代,只有真正具備專業能力、能夠實際參與項目的人才,才能在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