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照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發布《關于辦理建筑企業資質許可相關業務的溫馨提示》,其中一則關鍵政策引發行業廣泛關注:自2025年1月1日起,已辦理退休手續但未滿60周歲的建造師,其職業資格證書將不再作為企業資質申報的有效憑證。這一變化,標志著建筑行業“退休掛證”時代正加速終結。
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因性別及職業類型存在差異——企業女職工50歲退休,機關事業單位女職工和靈活就業女性為55歲,而男性統一為60歲。按照現行《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建造師可執業至65歲,但過去這一“上限”也為大量退休建造師的“掛證生涯”提供了空間。
在不少地區,已退休但年齡未滿60歲的建造師,尤其是女性,成為市場上一類“香餑餑”。比如有業內人士分享,身邊一位50歲退休的大姐,領取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掛著一級建造師證書每年還能獲得三四萬元的“掛靠費”,同時被原單位返聘拿到四五千元的月薪。一個人拿三份收入,工作輕松收入不菲,讓不少人羨慕不已。
但這種現象,在客觀上卻加劇了建筑行業的人證分離問題。企業通過聘用退休人員的證書來滿足資質申報要求,雖能節省一部分社保成本,尤其是在京滬等社保基數較高地區優勢明顯,但這一“低成本策略”卻偏離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軌道。隨著全國多地加強對掛證行為的打擊,此類做法的可行性正逐步削弱。
新規的出臺,意味著政策正在從根源上遏制“虛假掛證”。盡管此舉將切斷一部分退休建造師的收入來源,但從行業長遠發展角度看,釋放的是為年輕技術人才騰挪出的發展空間。建筑行業正經歷從“量”向“質”的轉型,依靠“證書堆積”支撐資質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真正有技術、有經驗、有執行力的新生代建造師將成為企業爭搶的核心資源。
當然,這一政策并非全面否定退休建造師的專業價值。根據《注冊建造師管理規定》,退休但持有效證書的專業人士,仍可從事技術顧問、工程咨詢、培訓講師等實際工作,在某些崗位上依然可以發光發熱。
不過,這項政策也暴露出與現行管理規定之間的矛盾。根據規定,建造師注冊的年齡上限為65周歲,但企業資質申報如今卻以“未滿60周歲”為門檻,這就使得60至65歲之間建造師的證書陷入“注冊可用、申報無效”的尷尬境地,尤其影響女性從業者,受限更早,損失也更大。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延遲退休政策逐步推行,住建部未來或將對年齡限制出臺更科學的配套政策,使建造師執業年齡與資質使用范圍保持一致,避免資源浪費與制度沖突。
總體來看,此次政策調整釋放出一個清晰信號:建筑行業正逐步走向規范化、實操化、年輕化發展軌道。對于企業而言,靠“買證掛靠”已難以為繼,重視自有人才隊伍建設才是長久之計;對于個人而言,證書的價值正從“掛靠收益”向“實際能力變現”轉移,早布局、勤充電,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上一篇: 325建筑網十周年回饋,全場會員88折+送家電好禮!
下一篇: 考證不是焦慮,是先人一步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