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朋友聚餐,有人正打算備考監理工程師,話音未落,另一位朋友一臉輕蔑:“還考監理?這證現在爛大街,考完也就是拿來墊桌腳,純浪費時間?!北娙艘魂嚭逍?,氣氛有些尷尬,卻也沒人真正反駁。
這段插科打諢的對話,說穿了,其實戳中了不少建筑人最不愿正視的痛點。
一邊是從業多年的焦慮者,眼看證書價值一年比一年低,感覺努力被貶值;一邊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還在幻想一證改命的可能,卻隱隱不安:我考的這張證,是不是也快沒人要了?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曾經被奉為“金飯碗”的工程三大證書,如今是如何一步步從“建筑三杰”淪為“屌絲三證”的。
一、一級建造師:黃金光環黯淡了,但依然是“身份卡”
一級建造師曾是多少建筑人心中通往高薪崗位的通行證。尤其是房建專業,曾一度供不應求,是設計院、施工企業眼中的硬通貨。
但如今,隨著市場冷卻,尤其是2023年之后,建造師證書的年掛靠價格一路下滑,建筑專業價格直逼1.5萬元。是的,不是月薪,是一年。
機電、水利、港航等冷門專業這兩年倒是漲勢不錯,個別能掛到十幾萬一年,但說白了,那也只是企業為了資質勉強掛人撐門面——證書在,“人”卻可能連項目都不分到一個。
你會發現,證書越來越像一個“資格徽章”,拿到了,也未必意味著你能進到核心圈層,更別談項目主力、技術骨干。
二、監理工程師:放寬門檻帶來了繁榮假象,卻掏空了含金量
如果說建造師的價值是和行業起伏強相關的,那么監理工程師的貶值之路,則是政策“放水”的真實寫照。
自2019年取消中級職稱的報考門檻后,大量年輕人涌入考場——本意是讓證書更加普及,提高從業門檻,但實際結果卻是:供過于求,價格一路下滑。
從早年2.8萬/年,到現在0.8萬都沒人搶,掛靠市場直接“自由落體”,而持證人也被迅速邊緣化,成了資質拼圖里“最容易被替代”的那個角色。
很多剛入行的年輕監理,手上有證,但項目經驗不足,工作也沒準入門,連“墊桌腳”的資格都不如以前的老前輩。
三、一級造價工程師:政策取消資質門檻,證書成了“空心磚”
造價師的地位原本很高,是工程投資控制和財務評估的關鍵崗位。但自從國家取消造價咨詢資質的強制要求后,行業的根基直接動搖。
企業不再強配造價師,掛靠市場自然萎縮。更要命的是,市場對“紙面資格”的信任正在崩塌——即便你有證,也得拼項目經驗、懂清單、會做全過程管理。不然,只是個“有證的新人”。
這一波變化,像是一記當頭棒喝:證書不是萬能鑰匙,專業能力才是硬核通行證。
職業分化時代:證書仍重要,但不再決定命運
如今的行業,說句現實的話:你要是沒證,那可能連生存的門票都沒有;但你有證,也未必能進得了主場。
過去那種“考個證就能高薪”的邏輯早就被打破,現在更像是一場淘汰賽——證書,是你進入賽場的門票,但想留下來,還得拼專業、拼經驗、拼學習力,甚至拼人脈。
就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盯著“巖土”“注冊電氣”“注冊給排水”等證書,那些真正“值錢”的,不是證書本身,而是專業細分、高技術壁壘、行業稀缺性三者合一的結果。
專業的回歸,是最殘酷也是最公平的洗牌
“屌絲三證”的光環褪去,不是證書不再重要,而是浮夸時代終結了。
那些曾幻想靠一紙證書改命的人,可能會感到失落;但對踏實干事、愿意不斷學習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撥亂反正的開始。
建筑行業的春天還沒來,政策和市場還在持續調整。但在混沌中堅守專業的人,終究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因為證書貶值的浪潮沖刷掉的,從來不是努力本身,而是投機的泡沫。
繼續學、繼續考、繼續干,別指望一證翻身,但請相信,能力永遠不會被時代遺棄。
上一篇: 別急著合并社保,建造師先看看這個!
下一篇: 別說沒提醒你,二建證書掛靠突然漲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