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建筑行業從業者在社交平臺上表達出對持有一建證書后找工作的困惑。一位朋友甚至無奈地說:“我辛辛苦苦考過一建,投了幾十份簡歷,面試卻寥寥無幾,難道一建證書不值錢了嗎?”更有不少人感嘆:“大家都說一建是行業的通行證,但為什么我連項目經理的邊兒都摸不著?”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一下,為什么越來越多考過一建的人,反而成為了職場上的“高學歷流浪漢”。
?
一、房地產和基建的狂飆突進背后
過去的二十年,房地產和基建行業可謂是如日中天。得益于城鎮化進程的迅猛發展,建筑行業人才需求量大增,特別是建造師這一崗位成為了各大企業爭搶的“香餑餑”。十年前,擁有一建證書幾乎等同于有了一個金飯碗,無論是在企業掛靠還是在項目上擔任負責人,拿到證書的人都能獲得豐厚的待遇。
?
當時,一建證書就是建筑行業的“硬通貨”,許多企業爭相聘請持證人員,并愿意支付高額的掛靠費用,甚至達到上萬元。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接近尾聲,傳統的建筑市場逐漸飽和,行業的需求量減少,導致企業紛紛收縮業務,項目數量下降。正因為如此,企業對建造師的需求大幅縮水,曾經一張證書就能讓你安穩工作的局面,漸漸成為過去式。
?
二、證書暴增,競爭愈加白熱化
目前,盡管一建證書依舊是進入建筑行業的“敲門磚”,但問題在于,近幾年考證的大軍不斷增加,持證人數逐年飆升,尤其是在一些省市,已經出現了“一建證比項目還多”的尷尬局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努力獲得了這一證書,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競爭,市場上的項目經理崗位卻遠沒有證書數量那么多。
?
這意味著,僅憑一張證書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在很多企業中,一建證書已經不再是用人標準的“金鑰匙”,更多企業開始將證書作為“門檻”來看待,注重的則是實際的能力和經驗。
?
三、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根據一位HR朋友的吐槽,現在企業招項目經理時,證書已成為“最低要求”,企業更看重的是應聘者的實際能力。“我們要的是能帶領團隊、能解決問題、能有效控制項目成本的人。很多持證者連施工圖都看不懂,連最基礎的施工管理也做得不夠好。”
?
可見,證書只是進入某個崗位的門票,真正決定是否能留下來的,是你的能力。比如,在面試時,有人被問到:“樁基施工遇到流沙層怎么辦?”這時,如果你的回答是“按規范處理”,就很可能會被直接淘汰。因為,這樣的回答缺乏實操經驗,不能體現一個項目經理應該具備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
項目經理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崗位,更多的是一個管理崗位。除了專業的技術知識,還需要具備溝通能力、團隊協調能力、抗壓能力,甚至在某些項目中,還需要較強的應酬能力。所以說,持證并不代表有能力,證書也無法替代實戰經驗。
?
四、證書沒有“含金量”,怎么辦?
那么,如何從這場證書內卷中脫穎而出呢?以下是幾條建議:
?
1.從“考證達人”到“全能選手”?
如果想要打破證書帶來的瓶頸,就必須在基礎上做出突破。對于建筑行業從業者來說,學到的知識應該與實踐緊密結合。無論是從施工員、技術員做起,還是通過做項目助理、實習生積累經驗,都能幫助你逐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此外,行業的轉型帶來了新的機遇,比如BIM(建筑信息模型)、綠色建筑、智慧工地等新興領域。掌握這些前沿技術,將使你的職業競爭力大幅提升。
?
2.調整心態,不再依賴證書
一些考過一建證書的人可能會陷入一種“證書依賴癥”,認為自己拿到證書就理應擁有高薪職位。然而,證書的價值在于其作為進入行業的敲門磚,而不是工作的全部。正如一位粉絲的經歷所言:“證書是杠桿,但支點得自己找。”他考過一建后,主動應聘了一家小公司的項目助理,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終于跳槽到央企,成為項目經理。這表明,職業發展不能僅依賴證書,而是要靠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
?
3.盯緊行業新風口
傳統的房地產建設正面臨增長的瓶頸,但仍有許多新興領域值得關注。比如,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如光伏電站)等項目正處于蓬勃發展之中。在這些領域,建造師的需求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因此,關注這些新興行業,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上一篇: 一級建造師注冊人數突破百萬
下一篇: 廣東省二級建造師掛靠價格分析